液氮换热系统 换热器 控温设备。系统是专为极低温工况(<-150℃)设计的冷能传递装备,需同步攻克四大核心挑战:材料低温脆化(-196℃下钢材韧性骤降)、剧烈热应力(300℃温差引发的收缩变形)、绝热失效风险(DN150裸管在30℃环境每小时气化损失76.5 Nm³液氮)及密封安全。
型号:
浏览量:33
更新时间:2025-08-04
价格:10000
在线留言品牌 | 其他品牌 | 产地类别 | 国产 |
---|---|---|---|
应用领域 | 综合 |
液氮换热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在极低温条件下(通常低于-150℃)实现热能/冷量传递的设备。它们不仅需要克服常规换热器的设计限制,还需应对一系列挑战:
1.材料低温脆化风险:普通钢材在-196℃下会因韧性降低而变脆易裂
2.巨大热应力:300℃以上的温差导致设备部件产生剧烈收缩差异
3.绝热难题:环境热量侵入会直接造成液氮气化损失(实测DN150未保温管道在30℃环境中每小时气化损失高达76.5 Nm³)
4.密封安全要求:液氮气化后体积膨胀696倍,微小泄漏可能引发压力骤升
液氮换热系统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、特种材料的应用和精密制造工艺,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,成为支撑液氮经济的核心热能枢纽。下面我们将深入解析其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。
主要类型与技术特点:适应多元需求的解决方案
缠绕管式液氮换热系统
面对合成氨、空分装置等复杂工艺中多股流体同时换热的需求,缠绕管式换热器展现出优势。其核心结构是将多组金属管(通常为不锈钢或铝合金)螺旋状分层缠绕在中心筒体上,形成同轴多层盘管结构。每层管束可独立通入不同介质,实现多流道并行换热。
分段独立制冷:三级换热器分别处理42℃→-63.6℃、-63.6℃→-127.2℃、-127.2℃→-188℃的温区
多介质协同:同时处理H₂(-191.5℃/1.8MPa)、N₂-H₂合成气(-193.4℃/5.19MPa)、污氮(-191.5℃/0.18MPa)等多股流体
自紧缩设计:缠绕结构允许管束自由收缩,有效释放热应力
这种结构特别适合需要高压氮气逐级液化与净化气预冷的复杂工艺,在合成氨低温液氮洗系统中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设备。
列管式与翅片管换热器
对于小型系统或特殊工况,强化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提供了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。液氮深冷油气回收换热器采用翅片管设计,通过以下技术创新克服了传统列管的局限:
水平翅片管布局:采用层叠巡回布置的翅片管束,显著增加气侧换热面积
动态防结霜系统:换热管外壁涂覆特种防覆冰涂层(PVM/MA共聚物丁酯+鲸蜡硬脂醇棕榈酸酯+羧甲基纤维素复合配方),接触角>150°,冰粘附力降低80%
可调折流板:通过定位杆与定位孔配合,可调整折流板间距,优化气流组织与滞留时间
此类换热器在油气回收、实验室小型系统等场景中表现优异,其方形壳体设计便于维护,特别适合含不凝性气体的冷凝回收过程。
性能参数对比
特性 | 铝制板翅式 | 缠绕管式 | 强化列管/翅片式 |
适用温度 | -269~200℃ | -200~150℃ | -196~100℃ |
设计压力 | ≤13.5MPa | ≤15MPa | ≤6MPa |
多股流能力 | 中等(2-20流道) | 优异(4+流道) | 有限(通常1-2流道) |
最佳应用 | 空分设备、LNG | 合成氨、大型化工 | 油气回收、实验系统 |
行业应用
半导体制造:晶圆刻蚀过程中,液氮换热器提供-100℃级精准温控(±0.5℃),确保反应气体(如SF₆)稳定冷凝回收
深冷粉碎:食品级超微粉体制备中,翅片管式换热器实现氮气闭路循环,避免物料污染
油气回收:液氮深冷+多参数监测温度/压力/流量),使VOCs回收率达99.9%,能耗降低40%
液氮换热系统 换热器 控温设备
液氮换热系统 换热器 控温设备
换热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