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列表 / products
介质特性:气态氮纯度(如 99.999% 高纯氮或工业级氮)、是否含微量水分 / 油污(空分系统通常≤-40℃露点,若存在杂质需选择抗堵塞阀门结构);
压力范围:汽化器出口工作压力(常规空分系统为 0.8-6MPa)、设计压力(需≥1.2 倍工作压力,阀门压力等级需匹配)、瞬时最高压力(如系统启停时的压力波动);
温度范围:正常工作温度(常温 20℃~50℃)、异常低温工况(如汽化器冷吹时的 - 40℃、液态氮意外进入管线的 - 196℃冲击,需确认管线是否具备低温耐受能力,阀门需覆盖此温度范围);
管线规格:公称通径(DN15~DN200,常见空分管线为 DN25~DN100)、管线材质(通常为 304/316L 不锈钢,需与阀门材质兼容)、管线壁厚(如 SCH40/SCH80,影响焊接工艺选择);
流量需求:正常工况下的气态氮流量(m³/h)、是否需通过阀门微调流量(若需调节优先选闸阀,仅切断则选球阀)。
现场环境勘查:确认管线安装位置的空间尺寸(阀门及操作手柄需预留≥300mm 操作空间,避免贴近墙体、设备或高温源)、管线走向(水平 / 垂直敷设,影响阀门安装角度)、现有管架分布(加装阀门后需新增管架支撑,防止管线应力集中);
安全隔离措施:加装前需关闭汽化器出口阀门,泄压至常压(压力表显示 0MPa),通过放空阀排空管线内氮气;用干燥氮气(露点≤-40℃)吹扫管线 3 次(每次吹扫时间≥5 分钟),防止空气进入形成含氧混合物;在作业区域设置 “受限空间作业" 警示标识,配备便携式氧含量检测仪(确保氧含量≥19.5%)与应急通风设备。
切断场景(主流选择):优先选用符合 GB/T 12237 标准的低温法兰球阀,其优势在于开关迅速(90° 旋转即可实现全关 / 全开)、流阻小(全开时流道通畅,不影响氮气输送效率),且软密封结构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,符合 ANSI Class VI 级密封标准。选择时应注意采用 “双向密封" 浮动球结构,以适配管线双向压力波动,避免单密封结构在反向压力下出现泄漏。
调节场景(需流量控制):选用符合 GB/T 12234 标准的低温法兰闸阀,其平面阀座结构可实现流量微调,且阀杆采用 “升降式" 设计,能减少低温下阀杆卡滞风险。使用时需注意闸阀关闭时应关严,避免局部节流导致阀门冲蚀。
特殊场景(小口径 / 低压):DN≤25 的管线可选用符合 GB/T 12221 标准的低温针型阀,适合微量调节,但工作压力需控制在≤4MPa 以避免阀针变形。
压力等级:阀门公称压力(PN)需不低于管线设计压力,例如管线工作压力 0.8MPa、设计压力 1.0MPa 时,阀门应选用 PN16(1.6MPa)及以上等级;若为空分高压系统(工作压力≥6MPa),则需选用 PN40/PN63 等级阀门,以确保耐压安全。
公称通径:阀门通径需与管线一致(如 DN50 管线配 DN50 阀门),禁止采用 “变径阀门"(如 DN50 管线配 DN40 阀门),避免局部节流导致压力损失或杂质堆积。若管线存在异径段,需在阀门前后加装同心异径管,异径管长度≥3 倍管径,以减少流场紊乱。
管线切割与坡口:采用等离子切割(避免碳弧气刨导致管线内壁渗碳)切断管线,切割面垂直度偏差≤0.5mm/m;用角磨机打磨坡口(角度 30°~35°,钝边厚度 1~2mm),去除氧化皮与油污,并用无水乙醇清洁坡口表面;
阀门检查与预冷:开箱检查阀门外观(无变形、划痕),核对出厂合格证(确认低温测试报告、密封性能检测报告);对阀门进行 “低温预冷测试":用少量液态氮(≤50mL)倒入阀体腔室,静置 10 分钟后检查密封件是否收缩泄漏(用肥皂水涂抹法兰密封面,无气泡为合格),预冷后自然恢复至常温再安装(避免温差过大导致阀体变形);
密封垫片选型:法兰连接采用金属包覆垫片(内层为 PTFE,外层为 304 不锈钢,耐 - 200℃~200℃)或柔性石墨复合垫片(带不锈钢骨架,适用于压力≥4MPa 场景),禁止使用普通橡胶垫片;垫片尺寸需与法兰密封面匹配(如 RF 法兰配 RF 垫片),厚度 3~5mm(确保压缩量充足)。
安装方向与对齐:球阀需确认流向标识(若有),无标识时可双向安装;闸阀需垂直安装(阀杆朝上,避免积液导致低温腐蚀);阀门法兰与管线法兰需同轴对齐(偏差≤0.1mm,间隙均匀),禁止强制对口(防止阀体承受额外应力);
螺栓紧固:采用 “对角分次紧固法",使用扭矩扳手按厂家规定力矩紧固(如 DN50 PN16 阀门,螺栓扭矩 50~80N・m),分 3 次紧固( 50% 力矩、二次 80%、三次 100%);螺栓选用 304L 不锈钢材质(符合 GB/T 5782 标准),涂抹低温抗咬合剂(如铜基润滑脂,防止低温下螺栓锈蚀卡死);
管线支撑调整:加装阀门后,在阀门两端≤1.5 倍管径处新增管架(如滑动管架,适配管线热胀冷缩),管架材质与管线兼容(304 不锈钢);若管线为垂直敷设,需在阀门下方加装承重管架(承载阀门与管线重量,避免阀门法兰受力)。
低温防护:操作人员穿戴耐低温手套(耐 - 200℃丁腈橡胶材质)、护目镜,避免直接接触低温阀门或管线;安装区域铺设防滑垫(防止液氮泄漏导致地面结冰滑倒);
应急处理:现场准备 50℃~60℃温水(用于解冻冻住的阀门或管线,禁止明火烘烤)、急救箱(含冻伤药膏);若发生氮气泄漏,立即开启通风设备,人员撤离至上风向,待泄漏控制后再处理。
测试介质与压力:采用干燥氮气(露点≤-40℃)作为测试介质,缓慢升压至管线设计压力的 1.05 倍(如设计压力 1.0MPa,测试压力 1.05MPa),保压 30 分钟;
泄漏检测:用肥皂水涂抹阀门法兰密封面、阀杆密封处、阀体接口,观察是否产生气泡(允许泄漏率≤1×10⁻⁶Pa・m³/s,符合 GB/T 4213 标准);若发现泄漏,泄压后重新紧固螺栓或更换密封垫片,直至合格。
手动操作测试:手动旋转阀门手柄,全关 / 全开操作 3 次,记录操作力矩(应≤厂家规定值的 120%,如 DN50 阀门操作力矩≤15N・m),确保无卡滞、异响;标记阀门 “全开"“全关" 位置(用红漆标注),方便日常操作;
流量验证:开启汽化器,调节阀门开度至 50%、100%,用流量计测量管线流量(与设计流量偏差应≤±5%),验证阀门流量调节功能(仅针对闸阀 / 针型阀)。
模拟低温工况:通过汽化器冷吹系统,向管线通入 - 40℃的低温氮气,稳定运行 2 小时;
性能复检:低温工况下再次测试气密性(泄漏率仍需符合要求)与操作性能(无卡滞),停机后自然升温至常温,检查阀门是否因温差产生变形(法兰密封面平整度偏差≤0.1mm)。
每日检查:观察阀门法兰、阀杆处是否有氮气泄漏(无冰霜堆积、无嘶嘶声);检查手柄是否完好(无断裂、松动);记录阀门开度与管线压力、流量(确保无异常波动);
每周检查:用扭矩扳手复紧法兰螺栓(力矩为初始值的 80%,防止低温下螺栓松动);清洁阀杆表面(用无水乙醇擦拭,去除杂质),涂抹低温润滑脂(如全氟聚醚润滑脂,每季度 1 次)。
每 3 个月:解体检查阀杆密封件(若发现老化、磨损,立即更换同型号 FFKM/PTFE 密封件);清理阀体腔室(用干燥氮气吹扫,去除可能堆积的杂质);
每 1 年:进行全尺寸气密性测试(同安装后测试标准);检查阀门内件(球体 / 闸板密封面是否有划痕,若有需用细砂纸抛光修复,粗糙度保持 Ra≤0.8μm);校验阀门操作力矩(若力矩增大超过 20%,需排查卡滞原因)。
低温适配性:阀门材质与密封件均覆盖 - 40℃~80℃工况,可应对空分系统冷吹、液态携带等异常低温冲击,降低材质脆裂或密封失效风险;
安全可靠性:气密性测试符合 GB/T 4213 标准要求,安装过程中的压力隔离、氧含量监测等措施,有助于规避氮气窒息、低温冻伤风险;
运维便利性:阀门结构简单、操作力矩小,日常维护无需专业设备,故障处理预案明确,有助于降低后期运维成本。
阀门选型:GB/T 12237(球阀)、GB/T 12234(闸阀)、GB/T 12224(钢制阀门 一般要求);
安装工艺:GB 50235(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)、HG/T 20225(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);
安全要求:GB 16912(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)、AQ 3013(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)。